台灣EPS土木施工法協會簡介
一、成立背景
台灣地狹人稠,地形陡峭且地質條件複雜,經常面臨颱風豪雨、地震與邊坡滑動等天然災害挑戰。傳統的回填土與地基改良方式,往往在施工效率、環境衝擊與成本上存在限制。
發泡聚苯乙烯(EPS,Expanded Polystyrene)材料,因其具有良好的獨立性、施工性、超輕量性、耐震性及經濟性,早已在日本、歐洲與美國廣泛應用於道路、橋梁與邊坡工程。為推廣該工法於台灣土木領域,並建立完善之技術規範與交流平台,遂於民國101年(2012年)正式成立「台灣EPS土木施工法協會」。
二、宗旨與任務
協會以「技術專業、品質保障、環境永續」為核心,主要任務如下:
1.技術推廣:推動EPS土木施工法在道路、邊坡、水工、管線與特殊工程之應用。
2.規範建立:與政府機關、專業學會及產業界合作,研擬並發布符合台灣環境之施工標準與檢驗制度。
3.教育訓練:辦理研討會、講習課程,提升工程人員與承攬廠商對EPS工法之專業知能。
4.國際交流:邀請日本、歐美專家來台指導,並派員參加海外技術研討會,提升國際視野。
5.研究與創新:支持學界與業界合作,進行EPS應用於耐震、排水、環保工程等領域的研究。
三、會員組成
協會會員涵蓋:
1.專業顧問公司:土木、結構、水利及地質工程技師。
2.營造與施工單位:道路、橋梁、隧道及基礎建設承攬商。
3.材料與設備供應商:EPS材料廠、加工廠、運輸與施工機具業者。
4.學術與研究機構:大專院校、研究單位。
四、主要活動與成果
1.技術交流年會:每年舉辦年會與國際研討會,邀請國內外專家發表最新研究與實務案例。
2.標準與指南:推動EPS工法納入公共工程施工規範,並出版《EPS工法設計與施工手冊》。
3.國際合作:與日本EPS工法研究相關組織、歐洲土木學會保持合作,分享跨國案例。
4.示範工程推廣:參與國內山區道路拓寬、邊坡穩定、都市道路與管線工程,建立成功案例。
5.永續建設貢獻:強調EPS材料可回收再利用,減少土石方開挖運輸與碳排放,符合ESG與綠色建築理念。
五、未來展望
協會將持續深化以下方向:
1.標準化與制度化:推動EPS工法全面納入公共建設設計規範。
2.智慧工法結合:整合BIM、AI與感測技術,發展智慧化施工與監測系統。
3.國際鏈結:成為亞洲區域EPS技術樞紐,輸出台灣經驗。
4.產官學研共構:深化跨界合作,促進工程教育與產業升級。